北京私家园林——半亩园

明清时代,北京私家园林营筑十分繁盛。勋贵外戚、公卿士人、商贾豪富等,皆有较为出色的园林宅第。这时期的园林风格多样,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共通的艺术追求和造园意趣,又结合了北京地区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文化,匠心独运,人文气息浓郁,又极富生活情趣,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且数量巨大,蔚为壮观。

半亩园

由于诸种原因,北京历史上的众多私家园林大多毁去,现存私家园林不多,殊为遗憾。庆幸的是,受惠于遗存文献和资料,得益于当代园林学者的研究,今人仍然能一窥那逝去名园的风采,追寻那些曾经的精妙营筑、风雅生活。

半亩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弓弦胡同,清初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宅园,今仅存遗迹。园中假山是李渔所掇,当时誉为京城之冠。据记载,半亩园为京师名园,系由造园名家李渔于康熙初年为贾汉复中丞幕客时,计葺斯园。园内垒石成山,引水作沼,平台曲廊,陈设简洁古雅,有幽有旷,不落俗套,奥如旷如;虽小而局全,富丽而不失书卷气。历经显宦名士多主,皆不改其雅。半亩园

李渔明末清初画家,又是造园理论家,而且在戏剧,小说,书法上也很有造诣,别号笠翁。年轻时曾游历名山大川。在《李渔年谱》中有如下记载: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时李渔63岁,游燕,”再入都门,为贾胶侯设计半亩园。震钧《天咫偶闻》卷三谓完颜氏半亩园在弓弦胡同内牛排子胡同。国初为李渔所创,贾胶侯中丞居之。后改为会馆,又改为戏园。

道光初,麟见亭河帅得之,大力改葺,其名遂著。纯以结构曲折,铺陈古雅见长,富丽而有书卷气,故不易得。”道光年间此园为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所得,取名为”半亩园”。院内现有多幅楹联。院子后为翟兑之的,改名为”止园”,取叹为观止之意。

半亩园

麟庆对园宅大加修葺重建,并称其为”半亩园”。半亩园在他的精心营构下迎来了盛期。而之所以取名”半亩园”,据说是因为李渔曾经说过”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这样的话。而这”半亩方塘”,自然是源自朱熹《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

半亩园坐北朝南,东宅西园格局,东部为四进院落,西边为花园。其平面为正方形,长、宽各35.5米,面积1260平方米。花园全园布局灵活,稍采对称布局。园中有拜石轩、曝画廊、近光阁、退思斋、赏春亭、凝香室、嫏嬛妙境、海棠吟社、玲珑池馆、潇湘小影、云容石态和罨秀山房等景。

亭院有多幅名家楹联,格调甚为幽雅。”湖上笠翁,端推妙手;江头米老,应是知音。””逸兴遄飞,任他风风雨雨;春光如许,招来燕燕莺莺”。佳妙楹联,不一而足。园中多种植有花果,四时之景,各有可观。半亩园在城中位置绝佳,园中高处可眺望四周景物。麟庆在其著作《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在园中近光阁上可望紫禁城大内门楼……”

清末民国,麟庆后人对半亩园园构有更新改筑。进入民国,半亩园几易其手。解放以后,1951年半亩园收归国有,逐渐被各机构单位占用、拆改。1980年半亩园花园部分,被全部拆除,1986年园林原址上建起了大楼。半亩园园林遗迹遂无存,惜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往今来人们将这种山水情怀寄托于园林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享受自然。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园林大多湮灭,但烟云往事却如鸿爪雪泥,仍悄悄影响着北京和这里的人。

发布者:saigege,本文摘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交流之目的。

(6)
saigegesaigege
上一篇 2020年7月7日 10:49
下一篇 2020年7月8日 17: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