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园林——苏州拙政园 江南私家园林中优秀典范

拙政园

建造背景

拙政园修建于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后买地修建。园林分为东园、中院、西园,曾邀请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前后修建16年。

拙政园

文化背景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

拙政园

完美的园林空间布局

苏州其他园林相比,如: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拙政园的面积要大很多,但是拙政园并没有因为其面积大而显得单调空旷;相反,园内通过整体空间的划分而显得大而有致。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东园、中园、西园。

拙政园

东园的面积约为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拙政园

中园是全园的精华之所在,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其面积现约为18.5亩,其中水面面积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亭台楼榭。

拙政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拙政园

在拙政园的园林设计中,空间的围合与立体的通透是互相穿插和贯通的。 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空间和长廊,为了防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在设计手法上,利用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艺术形式,让整个空间动静结合,富有生气。

拙政园整体的空间组合特点是建筑和景观疏密布置得当,使游客在游园的时候观景、游景的“空间层次感”丰富而有韵味。在不同的建筑能看到中园园区不同角度的景色,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造景手法;同时,建筑趋向于群体组合,庭院空间依照地势错落布置,分散成各个景区,并且各景区的主题特色鲜明,富有个性。

叠石、理水的配置的处理手法

苏州盛产石料,苏州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埠。其中以远香堂南部的黄山利用太湖石和黄石的经典搭配处理最为经典。

拙政园

在园林设计中,如何巧妙的利用流水让林中风景做到动静结合是设计难点。拙政园将整个园林水系化整为零,分散用水。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相互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

拙政园

拙政园创造性的富于人们归属感。在园中,不仅有山水等物质因素,也有统一全园主题或情趣的精神因素,不仅是视觉,园林中还唤醒了人的嗅觉、听觉、触觉,甚至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打破了人与环境的隔离与对视,反而建立了人与环境的联系和融合。

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古代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优秀典范,其空间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内涵,还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无限的思维遐想,有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充分理解和解析其空间特征为现代园林的设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发布者:saigege,本文摘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交流之目的。

(2)
saigegesaigege
上一篇 2020年6月28日 16:46
下一篇 2020年6月30日 13: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